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正文

“让珍稀物种回归大自然”

  • “让珍稀物种回归大自然”
  • 休闲
  • 2024-10-23 16:16:27
  • 6424

简介“你看,这就是鸡头参,2007年在原始森林山顶上找到的,这个叫竹节参,我找了20多年才找到……”在金寨县长岭乡两河村的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傅义强双手捧起根茎像鸡头或竹节形状的人参,向记者回忆当年寻 ...

  “你看,让珍这就是稀物鸡头参,2007年在原始森林山顶上找到的种回自,这个叫竹节参,让珍我找了20多年才找到……”在金寨县长岭乡两河村的稀物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傅义强双手捧起根茎像鸡头或竹节形状的种回自人参,向记者回忆当年寻找它们的让珍场景和故事,说起这些中药材的稀物特性和作用,如数家珍。种回自跟随他的让珍脚步,一些鲜为人知的稀物大别山珍稀中药材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最初的种回自热爱——“从小就对中药材感兴趣”

  就在这块山头上,方圆600亩地,让珍种植着460多种大别山中药材,稀物这些中药材或是种回自傅义强爬山涉水采挖来的,或是他从药农手中花钱收购来的,从20年前的几十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漫山遍野,其中包含竹节参、八角莲、独花兰、拳参、地榆、管花鹿药、大别山贝母、吊石苣苔、山桂枝等珍稀物种,更有扇脉杓兰、珊瑚兰、金线莲、银缕梅、蛇足石杉5种濒危物种。

  长岭乡位于金寨县东南端,地处皖鄂两省交界处,地形复杂,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气候。这里野生资源丰富,是西山药库的核心区域。傅义强和大别山中药材的特殊“情缘”,就源于这里。

  “从记事起,我就经常随爷爷和父亲上山采药,小时候被毒蛇咬过,当时他们就是用的一种名叫七叶一枝花的药给我敷的,那时候身上还起疹子,爷爷奶奶就用鱼腥草与黄泥巴和在一起用竹筒烧,治好了我的皮肤病。”傅义强1976年出生于长岭乡两河村江畈组,这里四面环山,竹茂林幽,人烟稀少,海拔600多米,地理环境特殊,山中生长着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药材。从小跟随父辈爷辈上山采药的他就这样对中药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1997年从六安师范毕业后,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傅义强回乡和父亲一起研究种植中药材,在他家周边的近30多亩地,有60多个中药材品种,为更广泛了解关于中药材方面的知识,傅义强除了拜师爷爷和父亲,还谦虚地求教深山里的药农和老中医,跟着他们一起上山发掘新的中药材品种,并购买来大量关于介绍中药材种植和药用方面的书籍。

  最执着的坚守——“绝不能让这些珍稀物种灭绝了”

  可随着对药材知识的深入研究,傅义强内心的情感却愈发厚重和复杂起来:多年来,一些珍稀的中药材被当地农户采挖的几近灭绝。再这么采挖下去,总有一天,大别山深处的珍宝将彻底消失……

  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责任感从傅义强的内心生出:如果能找到更多大别山濒危或稀有物种,集中移栽到这片山上,他就能更好地守护这些物种的繁衍。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傅义强一方面开始尝试将一些易于管理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另一方面,待到春秋两季,他就带上干粮翻山越岭,遍寻珍稀物种的踪迹,再将它们集中移种到这片山上。

  傅义强告诉记者,2003-2009年他通过翻越座座高山,共采挖到300多个中药材品种。“这几年又陆续找到一些新品种,2018年找到歪头菜、鹿蹄草、石蚕、云锦杜鹃,今年我还找到了金线莲……”

  “每次采挖到一颗珍稀药材的时候,我都努力观察并记住它们的生长环境、光照情况和地理位置,带上它们的原生土壤,回去后再寻找到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确保它们在这里能够顺利存活。”傅义强说,比如竹节参的生长需要沙质腐殖土壤,要有水源地,周围要透风,还不能有阳光直射,包括拳参种植环境要求都十分苛刻,当采挖到这些珍稀药材后,总要尝试好几个地方才能试种成功。

  这些年傅义强还经常自掏腰包从当地药农手中收购他们采回的稀有药材品种,20年来仅购买稀有中药材种源就花费70余万元。

  另一方面,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石菖蒲、博落回等药材规模试种也取得了喜人成效:1997年以前,山上仅有重楼20多棵,现在原生态重楼基地已经达到26亩,石菖蒲15亩,博落回15亩。山上种植规模最大的当属黄精,特别是金寨黄精达到210亩,已经逐渐形成产业。

  最大的心愿——“让珍稀物种回归大自然”

  随着药材种类的逐步扩大,为了加大种源保护力度,同时发挥中药材产业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傅义强开始扩大山林面积,让周边群众跟着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

  两河村邻村枣树组贫困户王良友在傅义强的示范引领下,八年前将传统农业全部换成中药材,种了20多亩地的黄精,遍布屋前庄后,五年卖出两批共3万多斤黄精,收入近20万元,产出效益是传统农业的好几倍。在两河村,如今黄精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2200亩,周边山场得到了充分利用,共120户农户实现了增收。在傅义强的技术帮扶和种源支持下,裕安区罗集乡杨公村在该村100多亩闲置土地上大面积栽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目前长势喜人,亩产可达3500斤,每亩收入近2万元。

  为了保护好这些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种源,傅义强多次走出深山拜师求学,先后结识了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农大、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在中药材方面有研究和建树的专家教授。而在虚心求学中,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长岭乡还有一个叫“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的“神圣之地”。这几年,这几所大学先后与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结对成大学生实习教学基地,每年四次进入基地实景教学,这让傅义强无比欣慰和开心: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后继有人了!

  “保护这些濒危珍稀种源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个人之力总觉有限,希望接下来能和对中药材种植研发方面感兴趣且有能力的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对大别山珍稀物种进行研发,实现规模化种植,让那些濒危和珍稀物种早日回归大自然。”傅义强表达了这样的心愿。(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